注册

打破常规 用英美思维方式学英语

2016-09-21 02:37:03 来源:北外网课

   许多中国人学英语,之所以会陷入中式英语的窘境,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培养起英语国家的语言思维方式。北外网课老师建议收缩学习目标,把追求大而化之的英语知识转化为技巧,培养语言思维,身临其境,更好地指导学英语。

   以描述东西为例,中国人习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描述,英语国家则强调由内及外,由里及表,时间上也先说最重要的东西,其余陪衬其后说明。这就是思维差异。

   我们说,在学英语的过程中,又不会的单词、短语,我们不应该马上去查字典,而是应该多用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,这就是英语思维强调的“猜测”。而中国人学英语讲究背诵,背句型、背语调,习惯性寻找曾经背过的东西。但实际交际中,毕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查字典了解词义,这样一来,就极易造成交流就中断,影响沟通效率。

  另一个差异主要在替换方式的运用上,这也是中国式学英语的一个重要表现。很多时候,同一个事物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,因此,一种表达方式对方不懂,英语国家会习惯寻找另一种表达式加以替换,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,直到对方明白。比如,I’m hungry(我饿了)。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I 换成you,we 等,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,我们听不懂I’m hungry,肯定也听不懂you’re hungry。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eat something 等,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。这才叫真正的、思维层面的替换。

   此外,在学英语的时候,除去书本上的标准英语,还应该学习英语国脚地道的习语。许多人认为习语无非口头禅而已,可会可不会。但事实上,在学英语的过程中,最难学、难记、、也最容易造成理解困惑的正是“习语”。这就好比我们汉语中也有好多日常习惯表达,可能不会在课本中出现,但一旦有外国人说了,就会立刻感到亲切,交流也会更顺畅。同样道理,和英语国家人们交流时,若能适当地运用习语,不仅让对方觉得你“接地气”,他对你的英语水平认定也会上一个台阶。毕竟,学语言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、为了交流。

   最后还要强调一点,学语言实质是学语言与语言之间的传译能力。也就是说,只有自己的母语掌握牢靠,英语能力才能相应提高。这是学英语的一个前提。因此,很多人都认为学英语就意味着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,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。


分享到:

咨询
电话

4000-628-552

教务
服务

课程
咨询

官方
公众号

官方
微博

苹果
APP

安卓
APP

回顶部

请选择测试